万欣:全面了解自己,尽快尝试目标计划

发布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06-29浏览次数:10


万欣(南外2011届毕业生 )



我是万欣,是南外2011毕业生,毕业已经十多年了。感谢邓佳老师和王卫忠主任在我毕业这么多年后还邀请我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对于不熟悉我的朋友,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经历。我在南外毕业之后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读本科,学的是数学和金融专业。毕业后从事房产抵押债券的交易和做市工作,大约三年。之后我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了金融硕士,毕业后做了一年半的量化交易策略开发。第三份工作,也就是现在的工作,是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机制研究和设计。

特别希望我的很多经历高中阶段的同学们有些借鉴意义。如果说一定要写一些诸如“我希望我高中时候就知道的事情”,我想会有以下这些。

第一,了解自己的性格,并且顺应自己的性格去发展自己的技能。多问问自己:我是竞争型(competitive)性格,还是钻研型(obsessive)性格?注意,这两个词在英文和中文语境中,很可能常常带有或褒义或贬义的成分,但是我这里的用法完全是中性的。

具体来说,竞争型性格的人,更能从竞争中获得动力与成就感。比如很多对抗性竞技运动中最出色的运动员(篮球中有乔丹、科比),都有非常强的竞争型性格特征。这样的性格就应该积极拥抱竞争,并且想法设法创造一个友好的竞争环境,学会寻找并尊重竞争对手,利用竞争来估计自己不断进步。我觉得中国的总体教育环境是更适合这类性格的,因为所有的考试都非常标准化,使得和其他人的竞争也变得很容易。对我来说幸运的是,至少在我上学的那些年,南外成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让同学直接保持了很好的共同进步的关系。


万欣在南外龙舟队训练


而钻研型性格的人,往往不在意其他人的情况,而更在意在某一件事情上不断进步。我们在日常语境中,在没有具体所指的情况下,往往觉得这是一种更积极、更健康的性格,然而到了具体语境中, 尤其是很多家长眼里,是否不断进步的衡量标准就变成了年级排名、大学排名是否不断提高。这就落入了一种困境 – 用竞争的角度去衡量钻研的结果。我所了解的这一类性格的人,钻研的东西不见得是学习。有可能是老式微软操作系统里的扫雷游戏,有可能是追求洗牌的时候没有两张牌从同一边下来,有可能是没事就转球、转书、转笔。这些都可能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其实,在工作中,我观察到很多非常有创造力、非常有自己洞见的人,都有着这样的性格,也常常有着疯狂钻研“不是正业”的过去。而是否能成功利用这样的性格特征,往往是这样性格特点的人能否享受大学、工作的重要原因。

第二,尽快尝试更多类型的事情。我曾经是坚定的反对大一还没开始就开始找实习的,现在我的想法有所改变。我依然反对大一还没开始,就“计划好”大四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想要做什么,然后用大一到大四的所有时间去优化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就这一点举个例子:为了大四去投行,大三就要投行实习,大二就要银行实习,大二就要公司金融部门实习这种倒推式规划方式。

这种方式只适合充分了解自己的目标的人,而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到了高中阶段基本不可能让学生有能力做出这样的判断。我自己三十岁了,依然不能完全说清楚这一辈子想要一直从事什么工作,而高中生就要做到就更困难了。


万欣参加学生会竞选


唯一能够帮助自己判断兴趣的方式,就是不断接触和尝试。在中国,高中阶段以前接触这样的机会可能非常有限;但是大学以后,每一个假期,甚至学期中,都是尝试和探索的好机会。我建议大家利用每一个暑假,做尽量不同的事情;如果发现一件喜欢的事情或者方向,以后的尝试就可以在这个大方向上继续探索小方向。但是应该把大学四年当做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为了单一目标优化的过程。

第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做一些深入式的旅游。或是尝试在不同地方的生活,比如study abroad,比如去某个地方干一个月的临时工,等等。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大有不同,而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就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走马观花的旅游很难让人深入接触一个地方所对应的生活方式,只有住在那里一个月以上,才能浅浅感受到长住在那里意味着什么。

就这些啦!希望同学们学业顺利,抓紧时间寻找到发展方向,抓紧时间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