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至3月20日威尼斯官网高一德班张然,高一英班袁一萌、孟尔佳,初二曹越为四名同学赴瑞士迪森帝斯修道院高级寄宿中学(Kloster Gymnasium und Internat Kloster Disentis)进行交流,参加了该校在瑞士合唱团年度巡回演唱,演出地点包括迪森帝斯、库尔和苏黎世。
归来后,几位学生用文字记录下了他们此次的交流活动,或谈及交流学校对于多元文化尊重,或谈及参加巡回演唱后感悟,或分享交流学校丰富的课余生活,或介绍交流学校的校内日常……
ymnasium Kloster Disentis座落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学校拥有1400多年的历史,分为修道院、中学和寄宿部,共有180学生,拥有着被雪山环绕的美丽景色和安静的学习氛围。
学校每天的课程从7:45开始,下午4:15结束,每节课时长40分钟,两节课之间休息5分钟,上午下午各一次大课间15分钟,下午可以在食堂吃下午茶。本次交流,我们体验的是当地中学二年级的课程,有德语、宗教、音乐、体育、美术、自然科学、罗曼语、拉丁语、数学和历史。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音乐课、宗教课、体育课和历史课。
学校的一大特色是合唱和音乐,可以说,音乐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科目,在专门的音乐大教室(Aula)上。在音乐课上,学生们不仅会唱歌,还会有律动、节奏学习等。老师还会带领学生模仿各种声音,如风雨声等等。在四年级时可以进行选科,当学生选择了音乐科目,会有更加专业的训练,学习乐器的同学会安排练琴时间,并分配琴房,可见学校对于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
宗教课对于我来说是个新鲜名词,因为该学校是教会学校,会安排每周几节宗教课,课前会有祷告,并会阅读关于宗教的相关书籍并进行讨论研究。
当地的体育课也与南外的有所不同。每周3节的体育课内,学生不只进行正常的体能训练,还会玩各种各样的球类,并学习体操以及自我保护。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当地的体育课运动量有些难以承受,但真的很有趣。
历史课很有意思,老师会对于瑞士历史及宗教等等引领学生展开一些讨论和小组研究。记得在第二次课的时候,历史老师从他的收藏里抽出了我们在中国使用的历史教材,让我们用英文或者用德文介绍中国在当时所学内容时间段内的历史。
在最后一周的合唱演出后,我作为在Gymnasium Kloster Disentis交流的中国学生接受了瑞士电视台的采访,谈及了这个学校对于多元文化的尊重以及参加合唱演出的感想。在这里我们能够认识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同期交流的还有来自南非、纳米比亚和毛里求斯的交流生)并与他们交流各自国家的文化及学校生活,合唱的演出那是一种跨越国界的音乐共享,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音乐无国界的含义。
—— 张然
雪花的快乐——丰富的课余生活
瑞士,我们来了!阿尔卑斯山,我们来了!此次我们来到阿尔卑斯山脚小镇迪森蒂斯修道院中学学习生活,最期待的就是能够深入他们的课余生活,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运动。
女生合影
滑 雪 橇
瑞士以雪山闻名,雪上运动自然也是瑞士人户外运动最主要的的一部分。从四五岁的孩子,到年过古稀的老人,男女老少,雪场上从来不缺当地人们矫健的身姿。
在一次次近距离领略了雪山风光后,瑞士老师终于领着我们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撬。
看似简单的雪橇,坐上去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从1900多米的雪山上飞驰而下,对于我们没有任何滑雪经验和基础的人来说,遇到陡坡,我们就像被一只只疯狗拖拽着横冲直撞,惊恐、尖叫、无助,直到人仰马翻,摔得一头一脸的白雪,才发出幸福的傻笑声。
大概这就是瑞士式的幸福,一种简单、纯粹和健康的快乐,而这种幸福源于他们热爱运动的心。
滑雪合影
做 客 同 学 家
初到迪森蒂斯,能够看出瑞士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们中国学生的目光都是充满了好奇心。经过两个星期的朝夕相处,我们与友好的瑞士同学们逐渐熟悉起来,而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广泛:我们一起看足球比赛,一起谈论自己学校的学习模式,一起交流各自的偶像……
乘火车去做客
在我们临走之际,好友Bianca盛情邀请我们去她的家乡Sedrun镇玩。坐着小火车,看着雪山美景,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即使只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也阻挡不了我们互相了解的热情。瑞士小镇的房子大都是木制的,没有张扬的外表和豪华的装修,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街道边,屋内也是干净舒适温暖的,能够看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悠然自得。瑞士同学带领我们去游戏屋玩,一起喝下午茶,玩瑞士版“狼人杀”;晚上,她们还请我们吃了一顿比汉堡王更大的汉堡,她们的食速与食量真的令我们汗颜。我们也见到了Bianca的三个兄弟,热热闹闹,其乐融融,令我们四个独生子女羡慕不已。
班级全家福
深入瑞士人民的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淳朴的民风、友好的笑容和热情的帮助,这是一次难忘的修学之旅。我们与瑞士同学间的情谊在班级全家福的笑容中定格,愿友谊长存!
—— 袁一萌
校内日常
我们参加交流的学校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处山区,周围群山环绕,山上还残留了很多积雪。不过这两个星期都没怎么下雪,天气通常很好,教室窗外、还有上学放学的途中,随处一望都是美丽的山景。
我们被安排住在了学校宿舍,一人一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间宿舍都配备了窗户、课桌、洗手台、厕所、甚至淋浴间,打理得很干净。每楼的厨房和长桌是共用的。
学校的食堂非常宽敞整洁。这里三餐比较简单,自助式,早餐是牛奶麦片加面包,中午和晚上是沙拉、汤加上各种各样的主食,下午两节课后还有下午茶。有的主食味道很棒,例如烤猪排、意面,但也有的食物让人不敢恭维,像苹果泥、通心粉,最可怕的是臭奶酪……并且由于是教会学校,所以正餐餐前都有肃静的祷告仪式。
学校里还有一个非常壮观的大教堂,遗憾的是目前正在翻新中,没能参观。神学课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校内的博物馆,里面保存了很多几百年的“古董”。超级负责的老师还向我们一件一件地介绍了艺术品背后的故事。
——孟尔佳
瑞士生活之合唱篇
合唱一直是这所学校的一大特色,既是该校的招生方式,又是锻炼学生音乐素养的机会。老师们事先选拔好合唱队员160人左右(淘汰率只有5%)。每周二中午午休到下午第一节课,约80分钟的时间,所有人员在礼堂集合,进行合唱排练;每学期大约有3次坐火车去各个城市教堂中演唱。
合唱的曲目是弥撒曲和其他教堂内使用的曲子,有天主教的宗教色彩。但在我看来,这些曲子并不都像想象中那样缓慢或者单调。好些曲子十分优美,使人感觉到安详而庄严的氛围;还有的曲调激昂,唱完浑身热血沸腾,十分“得劲”。这里的同学们都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还有不少同学练习美声好几年了,我们在中间唱歌,也感觉到压力。有几个没有变声的小男孩能在女中声部里唱得不错,甚至还有一个与我同龄的男生(没变过声)只差3个音就可以唱女高,令人汗颜。
在学校排练时,我们有一个指挥(同时也是音乐老师)、一架钢琴;但正式上场时,阵容就豪华许多了:一位指挥、四位主唱,教堂里的管风琴和半个管弦乐团是我们的“标配”,可见学校十分重视这项活动。
我们每一次唱歌都很好,每一场都赢得整座教堂的起立喝彩。这时候我就觉得教堂似乎不是一个那么深奥的地方,我们只是以一种使者的身份给那些虔诚的人们带去了快乐,仅此而已。
——曹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