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悦悦事件看我国的道德和法制建设——青年论坛

发布者:吕燕发布时间:2011-12-29浏览次数:1981

    2011年12月26日,威尼斯官网部分高一学生在两名校团委委员的主持下参与了青年论坛活动。威尼斯官网青年党校活动以论坛这一启发心智、调动积极性、培养思考能力的生动形式展开,围绕当下某一社会时事热点进行讨论,分析思考中国的发展现状与建设之路。此次论坛主题为“从小悦悦事件看中国的道德与法制建设”,着眼小,立意深。论坛气氛异常活跃,既有对社会现象的表层分析,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既有沉重的思索,又有理性的分析;既有不同见解中的思维碰撞,又有共计未来的心心相连,充分展现出南外学子卓尔不群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和心系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论坛围绕前段时间引发国人反思的“小悦悦”事件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观点发表中,我们首先分析了事件本身的诱因、责任归属问题和影响,再从道德和法制两个切入点深挖下去,探讨该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折射出的社会现实以及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在将来应该有的举措。随着思路的愈发清晰,我们对这一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从方法论上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主持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谁应该对此事件负责”。同学们摆脱思维局限,列举出了“小悦悦的父母”“肇事司机”“社会环境”“心理道德”“法制建设”等多个方面。在互相补充中,同学们就一点达成了一致,即任何一事件的起因都具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我们既应从微观层面考虑到个人行为的因素,又应从宏观层面顾及滋生该事件的土壤及其深层次的矛盾。接着,“什么原因让十八个路人见死不救”成为了第二个讨论热点。在对人情冷漠感到痛心之余,我们从多角度进行反思。周文玥同学以不久前影响力巨大的“彭宇案”为例,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以及相关方面法律保障的缺失是使路人裹足不前的一部分原因;张子扬同学认为“明哲保身”这一源远流长的道德哲学根植在国人心中从而影响了今天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方式,需要从道德层面加强引导;宋嘉敏同学则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呼吁人性回归本真的善意……同学们视通万里地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皆成道理,发人深省。随后主持人在总结这个问题时高屋建瓴地将之与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指出以上的一些原因都是某种矛盾的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之路上应致力于避免和消除的,因此应该从多方面共同改进完善。

    我们还讨论了“小悦悦”事件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的影响,又引发了争论热潮。例如,李刘骏骊和杨天羿同学均认为该事件使中国因为国人素质在国际社会蒙羞,而宋旸同学认为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社会结构复杂的大国都会有类似的现象出现,但这并不能影响或者说掩盖我国在经济建设和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从别人的角度反观自己的国家,我们对该事件所反映出的国家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正努力学习在做好中国公民的同时具备全球视野。

    最后,同学们为今后应采取的行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围绕“应不应该开启专门针对见死不救行为的立法工作”进行的讨论使我们感悟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唐明宇同学认为立法是约束和规范公民个人行为的基本和有效的手段;而盛伟豪同学则认为只有加强道德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张子扬同学提议仅将此立法视作政府对公民行为的引导,因为强制性的立法尚不具社会和心理基础……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公民意识与参政议政的热情。除此之外,同学们认为媒体作为“政治第四不动产”在类似的社会事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更具职业道德和积极导向性的新闻报道来帮助塑造社会舆论;随着公民社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完善教育体制与加强政府在法律、行政多多方面的执政能力也成了当务之急。

    此次青年论坛是精彩纷呈与激动人心的。它让我们在冷峻的思考中萌生热忱的关怀,启发我们思考什么与如何思考并怎样付诸于行动。处在社会和政治经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机遇与挑战,正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年青人不断思考,并为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而行动起来。

                                           胡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