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鹭瑶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02-10浏览次数:1890

威尼斯官网李鹭瑶同学当选2007年度“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
 本报讯 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07年度“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评选活动于8月29日揭晓,威尼斯官网李鹭瑶同学荣获2007年度“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称号。
    本次当选的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分别在思想道德、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涵盖了中学、本科、硕士、博士等多个学历层次。
     目前,身为高三学生的李鹭瑶,担任着校学生会的主席,今年暑假期间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首届长三角地区重点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她在论坛上的发言获得一致好评。李鹭瑶同学,是一位成绩优异、能力突出、深受师生喜爱的优秀学生。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全面发展,积极上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令人瞩目的“校园新星”
       在2005年12月,共青团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市学生联合会共同举办了首届南京市校园文化新星大赛。上百名大中学校挑选出的代表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了十位胜出者,被授予“南京市十大校园文化新星”的称号,他们作为新时代南京优秀青年学生的典型,被各界领导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李鹭瑶就是其中的一个。她通过文化知识、人文素养、演讲能力、舞台表演等各种考验,一路沉稳地闯入决赛,晋级十佳的前三甲,最后荣获季军。
老师眼中的“好干部”
       2006年的学生会竞选异常激烈,李鹭瑶同学脱颖而出,当选校学生会主席。任职的一年中,她带领学生会的七个部门通力合作,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参与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体育节、艺术节、外语节上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任期间,学生会曾获得“南京市优秀学生会”称号。
社会实践中的“积极分子”
       在校内外,李鹭瑶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在校内,她担任学校初中部的小辅导员。开学时初一的同学都对南外的生活感到很陌生,尤其对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转变感到不适应,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她就仔细地聆听小同学的心声、总结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经验,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向学弟学妹们介绍,为他们答疑解惑,使得新同学们尽快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她还参与组织了全校同学举行的爱心月的大型义卖活动,为爱心基金会筹得义款接近一万元;在艾滋病日宣传日中、在去敬老院的慰问活动、与盲校的联谊活动上都能看到她的笑脸。
远渡日本的“留学生”
       李鹭瑶同学学习日语专业,在初三时她曾代表学校,远赴日本留学半年。在日本,尚未初中毕业的她就被分配至高中的快班学习,由于年龄小、学业水平差距、包括语言的尚未成熟,刚刚起步的她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她从来都没有懈怠,时时刻刻告诉自己:“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学生的代表,所以我要做到最好!”就是这样的信念,激励她不断努力。她常常在放学后留校自习,利用午休时间和老师讨论功课;同时为了融入日本生活,做好“交流使者”,她还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社会活动。在日本学习的期间,她每一次的考试成绩都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志向高远的“小小外交官”
       2005年的春天,是中日关系比较紧张的时期,而此时的李鹭瑶正身处日本,时刻关注时事的她,并没有因此而惶恐不安,她没有忘记自己是中日友好的小使者!在平时的交流中,她更加有意识地向周围的日本友人表明中国人民的立场和态度。她向身边的日本人介绍中国的文化知识,宣扬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利用各种机会解除许多由于媒体宣传或是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一些误解。尤其当一些日本朋友在对台湾问题立场模糊或疑惑不解时,她总是认真地说:“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属于中国!”她友好的态度、坚定的立场、高昂的爱国热情、以及对中日关系独到的见解,令许多日本友人印象深刻,大家称她是“中日两国间的小小外交家”。在此期间,她还在日本三大报纸之一的《朝日新闻》上发表文章,以小见大地阐释了自己对中日友好的所感所想,栏目主编曾致电致信表示赞扬,希望她将来可以为中日的友好做出更大的贡献。
敢闯善问的“小记者”
       李鹭瑶同学曾以学生小记者的身份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采访。她是“中学生报”的学生记者,不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种采访,还在《中学生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好家长》《少年文艺》等各类报刊杂志以及校报《七彩南外》上发表文章,曾被校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学校有大型活动,她总是积极参与报道,常常表现出专业记者的素养。
全面发展的“五星学子”
    学习上,李鹭瑶同学认真刻苦、勤学好问、成绩优异、乐于帮助同学。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保持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她曾获得国际华语朗诵大赛江苏赛区三等奖、全国作文大赛二等奖、全国日语演讲大赛三等奖第一名、江苏省物理竞赛三等奖,校运会田径赛金牌,以及校级、市级、区级有关作文、朗诵、演讲等比赛的一等奖;并且多次担任各类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在辩论赛中成为最后胜出的“最佳辩手”,在艺术节上她兼做导演和演员,带领同学们排练的节目获得全校一等奖;而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她在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中,已获得一级证书(最高级别)。她年年都是学校“五星学子”或“三好学生”,曾获得“美育十佳”、“德育十佳”以及“周恩来奖学金”,2005年被授予“南京市直属学校优秀团干部”称号。
    李鹭瑶同学的成长,是威尼斯官网多年来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结出的硕果。威尼斯官网坚持不但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也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的理念,坚持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
 
在学习与做人之间
李鹭瑶父亲 李波
编者按 李鹭瑶的家庭对于李鹭瑶来说,是一个拥有欢乐、民主与知识交融的“芳草地”。她的父母深知潜移默化的作用,生活中无论是乘车让座还是参加捐助活动,平常小事都是他们教女做人的好契机,为了能让女儿体验快乐学习,他们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兴趣做女儿最好的老师。“词语接龙”、“对诗”、“父女擂台赛”、“英语小课堂”……都是他们伴女成长的“品牌”栏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李鹭瑶的父亲李波的教子心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子女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热爱祖国、勇于创新、富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放眼未来,用科学的理念在家庭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从来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某种教育方式,现在写下的只能算是我在女儿成长道路上的一种回望和体会罢了。
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教育子女,我坚信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重要性,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就是父母。因此在孩子未出生时,我先进行自我塑造,克服并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迎接孩子的降生。如:在公交车上,自己首先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孝敬体贴长辈;带着孩子参加社会上的捐助活动……看似一些很平常的事情,但这些,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从小到大,我们每每带孩子出去,公交车上,她很少能够从头坐到尾,总是关注着车上是否有老人、孩子、残疾人;总是热心地招呼他们到自己的座位上来,然后甜甜地一笑。再有,校园中,社区里,她的乐于助人是一直为大家所称道的。无论是希望工程,还是98年特大洪灾;无论是学校有同学家庭困难,还是社区有孩子患血癌,她总是第一时间将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捐献出来。看到这一点一滴,我总是在心中倍感欣慰,因为我感到自己在她生命中种下的种子正在发芽,开花。
家,欢乐与知识交融
    让孩子学到知识也许并不难,可以是时时催促,可以是逼迫强制,而另一种方式--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却并不十分简单。可以说,我在这一方面还颇花了一番心思:第一、你要使孩子对你的话感兴趣;第二、你必须放下架子,当孩子平等的朋友;第三、你要让孩子对你充分地信任:第四、也是最具体的一条,你要能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
    在动笔前,女儿帮我出谋划策:“就写写我们在家里的快乐课堂吧!”看来,女儿对家庭学习环境也是很满意的嘛!
    的确,在家里,学习是一家三口最大的乐趣。大概是四年级的暑假吧,刚学了一年英语的孩子提出要教我们英语,我们乐呵呵地答应了。当天开始,这个小老师就正式上课了,一家人在客厅里建了个“小课堂”,女儿像模像样地搬来了小黑板、教科书,连说带写,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也坐得端端正正,学得有板有眼。热情高涨却经验不足的她,有时还需我们提个“ABC”,但大家兴致都很高。比如说我,学生时也学过不少,可这么多年,记忆也多少模糊了,经女儿这一堂堂教学相长的课,倒也使我说起几句洋话来颇流利了。女儿呢,当然也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和巩固。一个暑假,没有太多的习题,没有忙碌的补习,而一开学,老师就发现女儿的英语上了很大的一个台阶,女儿朝我挤挤眼,“这可都是'小课堂'的功劳啊!“现在,女儿在外国语学校上学,专修日语,不时也教我们几句,三个人在一起,时不时冒上几句“Hello”,“沙优娜拉”,真是乐趣无穷,笑语不断。
让兴趣做老师
    家里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追溯到女儿牙牙学语的时候。孩子的本性都是贪玩的,而且此时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思想,也没有任何学习目标可言,因此如果像现在的很多父母,忙着去买各种书籍,其实是功效甚微的。对孩子只能是潜移默化地引导。那时,一有空,我就和孩子一起玩“词语接龙”的文字游戏(一个人讲一个词,另一个人接着那个词的最后一个字再说一个词),由于孩子的词汇量还不是很多,字也认得很少,所以最初的游戏规则定得很宽泛,只要字音基本相同或接近即可。渐渐的,在游戏中孩子很容易地接受了很多词汇。于是,规则改了,要求字音完全相同。紧接着又改为字要相同。没过多久,就又由“词语接龙”变为了“成语接龙”。难度一层层递进,孩子对文字的兴趣也一天天浓郁。现在,不时有人夸女儿作文写得好,女儿还总是归功于我这个老爸当初的“接龙”呢。很多朋友问我当初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而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是老不听话。其实那些孩子有很多还没上学,为什么急着想让孩子成为早慧的神童呢?也许,我们从来也就没有奢望过这些,只是悄悄地培养了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一起学习而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知道这句话的人并不在少数,只是很多家长容易忘记罢了。而我们很顺利地请到了这位良师,并且和孩子一起当起了他的学生,不是吗?
交流,让我们成为朋友
    很多家长苦于不了解孩子,也有很多孩子称自己与父母之间有“代沟”,其实是缺少两个字--交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我就主动与她交流,了解她的想法,即使是幼稚的、不合理的,我都仔细地听,不时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又常常是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的眼光出发,孩子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所以,直到今天,我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几乎成了一种习惯。吃饭时,散步时,孩子都会主动与我沟通。校园动态,学习进度;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快乐或悲伤的心情,我们无所不谈。不光女儿谈,我也谈,也会和女儿讲讲自己的学生时代,自己的工作。有一次,我事先从老师那里知道女儿考试不太理想。果然,女儿回来后没精打采的。晚饭时,我仍然像以往一样,兴趣盎然地与女儿聊天。女儿却只是不停地往嘴里扒饭,我只好自己先打开话匣子:“今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有一个作家,当初向多家报社投稿,却屡屡失败,还遭受了周围人不少的冷嘲热讽,可他从不放弃,终于文章开始接二连三地发表,而那段失败的经历也成了他笔下人生的一个话题。”女儿开始把注意力从饭上转移到谈话上,“可是,失败了……“失败了,总有些不高兴对吧?”“那当然。”“我不是常说吗?天上下雨路上滑,有人跌倒有人爬。人生考验平常事”,还没等我说完,女儿调皮地一笑,接道:“再跌再爬又算啥!”……
    我与女儿就像女儿所说的那样,我是“大朋友”,她是“小朋友”。
    女儿说班上很多同学羡慕她,因为我们从不勉强她做多少习题,参加多少辅导班;让她看电视,让她玩。的确,我们对孩子采取“小事顺其自然,大事讲民主讲原则”的态度。比如说,女儿想给同学买生日礼物又没有时间,我们就会帮她去挑、去买。又比如说,一次期末考试前期,女儿被推荐参加市里的演讲比赛,我们劝她不要参加,以免影响考试,而女儿认为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当然也尊重了她的意见。结果,女儿果然“两手抓”,不仅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赛时也发挥得令我这个做爸爸的都觉得相当精彩。并且,由此,我们家还被女儿封了个“荣誉称号”--“平等民主好家庭” 。
让孩子去闯自己的天地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注意在各个方面支持并鼓励她做一些大胆的尝试,让她在自己的摸索中去体味做人的种种道理。
    比如,孩子小学就参加了学生记者团,我们不断鼓励她出去采访。据她说,有不少小记者,都是父母找熟人,或干脆包办代替。但我们却始终坚持做一个“旁观者”,让她自己联系采访对象,自己赴约,自己组稿。
    有一次,孩子获得了一个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采访的任务,我们带她到了北京,就放手,让她自己去“工作”。宾馆是安排好的,里面住了很多天南地北赶来人民大会堂开会的老艺术家。我们就不断地鼓励她去采访,结果她采访了很多人,还与很多老艺术家交上了朋友,得到了不少精美字画;回到南京后,还有人来信呢!最让女儿难忘的是大会当天,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坐着许多国家领导人。女儿想去,又不免有些胆怯,最后竟要求我们陪她去。我鼓励她说:“你没看过电视上的记者,为了采访不顾一切吗?现在,机会放在你面前,你应该和他们一样有勇气。因为你也是记者,这是工作!”听完这番话,女儿好像下了很大的决心,散会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结果被工作人员拦了个不知所措。当然,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整个过程中,让孩子多了一次闯练,多了一次体验。
 
写在最后:
    现在孩子逐渐长大了,成长道路依然漫长,但我总是默默的在心里对她说:“女儿,大胆地向前走吧,在你背后永远会有一片快乐的“芳草地”,有一个轻松的别样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