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三(1)班的沈安妮,目前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主持晨会。
我们南外的高三生活向来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在高中正式毕业前的半年左右,大多数同学就已经手握理想大学的录取信,开始自主规划一个既舒适又充实的高三下学期。不过,可能台下同学更加关心的问题是,我们这么多同学都是怎样获得心仪大学青睐的?又有什么样的秘籍攻略可以传授给学弟学妹呢?
那么今天我们几名同学,作为南外出国留学大部队中的一份子,就来为大家现场揭秘。首先有请被耶鲁大学录取的夏若冰同学。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三(1)班的夏若冰。
凭借在南外学习六年的经验,我猜今天早上肯定有很多同学是踩着点冲进操场/教室的,现在还有一点喘不上气;也有很多同学还在纠结于把一两项今天早上要交的作业忘在了家里,然后大家抬头看看今天要发言的各位学长学姐,很无奈地想:啊,今天的晨会估计是没什么笑点啦。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星期一对我来说也都是一周中最头痛的一天:要很早起床,书包因为作业的缘故也比平时重一些,还要准备在突然堵车的时候抛下公交车一路狂奔。
但是同样是周一,同样是面对早起,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真的是很大的。我初中的时候班上保管钥匙的一位同学就深深地刺激了我们所有踩点到校的人。他家住龙江,每天第一个到班上,早锻炼半小时然后非常悠闲地去参加晨会。当然一般来说这种早起的同学睡得都不会很迟,他们的共同点是会提前很早把作业写完,这样一来效率也比较高。可能不是所有人在一大早都会像锻炼半小时的这位一样精力旺盛,每个人的作息习惯多少都有差异,但是解决自己星期一的痛苦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早起五分钟、十分钟就行了。
我上初三之后,考进了直升班。那时候老师给我们都发了高中的数学竞赛教程,就是很多高中同学都知道的著名的三本“大蓝书”。大家琢磨着可能是让我们中考以后看吧,大多数人就没管太多了。但是有一次我放学等公交的时候遇到了我们年级的一位男同学,他用一种非常慵懒的姿态靠在车站站牌旁边,手里捧着“大蓝书”,表情是我们很多人考试拿了满分的那种神采飞扬。当时我瞬间就感觉到了一种强大的气场,跟像我这样天天忙着低头写卷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一群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我经常会在车站看到他。那个男生现在在参加数学国家队集训,我觉得就凭他初三时候的那种超前的意识和非凡的毅力,这样的成绩真的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在竞赛或者其他活动里,每个人走的路可能有长有短,但是事实证明,所谓“学有余力”,比别人拥有更高的起点,只要等车的那五分钟就够了。
在高三选择出国之后,很多人才真正感觉到了所谓“温水煮青蛙”的那种焦虑和煎熬。早起算什么痛苦,最痛苦的是早起满怀希望地去查邮箱,结果发现里面依然空空如也;熬夜写作业算什么痛苦,最痛苦的是坐在电脑前3、4个小时,打不出一行文章。很多人说:“到了最终的关头,才发现很多事情是很早就应该去做的。”我也很多次想过,如果自己多去读几本原版书,是不是就能轻松一些应对SAT考试,如果自己在准备课堂演讲的时候少几行PPT上的文字,多一些口头练习,是不是就能有更好的面试表现。但是显然在那几个月里,没有太多时间做这样的假设。让我多少觉得庆幸的是,每一次认真的练笔和课堂作文多多少少提供了一点参考,减轻了写作十多篇文书的负担;初三加试时曾经觉得无用的语法,也节省了各种考试语法部分的大量复习总结时间。让自己在最后关头的压力小一些,让自己最终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最重要的是前期、乃至中学六年的积累。
南外人以才华横溢、锋芒毕露著称,但我们有的不仅是才华,也不应该仅仅是青年人的锋芒,因为那些成功的学长学姐让我们看到,沉稳不惊的背后是高远的志向和不懈的付出,“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永远少不了点滴的积累和历练。
在此愿各位同学用现有的每一分钟迈出坚实的一小步,祝南外的明天创造更多的辉煌!
夏若冰同学幽默的开场把大家都逗笑了,想必这玩笑背后的深意,也已令大家铭记在心: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天壤之别,平均到每天其实只是五分钟的不同。
接下来发言的这位学长,估计台下不少同学都很熟悉,他有着非常广泛的兴趣,活跃在校园里很多地方:他是学生会的宣传部长,是体育场上的运动健将,更是深受学弟学妹欢迎的明星学长。我们有请被芝加哥大学录取的徐瑞同学。
大家好,我是徐瑞,来自南外高三(1)班,即将到美国进行大学的学习。
今天晨会,我站在这儿感觉很骄傲。因为许多我的朋友,高三的同学,此时此刻还在享受着他们”星期一早晨的懒觉”,而我已经按时到校参加晨会了。自从高一走上了出国的道路,很晚睡觉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习惯。从高一开始天天在睡前背一小时单词,高二开始每天在睡前读一小时名著,高三开始每天对着电脑写文章,看着网上12点依然在线的战友,疲倦的感觉就渐渐消失。有人也许会嫉妒我们现在悠闲的生活,有人也许会笑称南外高中少一年,可是,他们不知我们的在高一与高二的奋斗与努力。我们用双倍的精力去学习,用剩下的时间参加南外与社会的活动,培养能力,锻炼品质。
首先我想谈谈体育活动。从初一进入南外,体育就是我生活中的不二选择。天天在地下室打乒乓球,让我很快跟学校的许多同学成为了朋友,以至于跟谁聊到年级中的同学,我都能开心的说:“打球认识的。”我相信,这也许就是许多爱好体育的同学性格都比较开朗的原因吧。体育带给我的远不止同学的友谊,还有一份心理承受能力。在比赛的时候,尤其在运动会百米跑发令枪响前的一霎那,那时的心里紧张程度我想只有当过运动员的同学才有切身体会。从初一一直到高中,多次运动会的洗礼,给我的不仅是那些奖牌,还有强大的承受力,考试时的镇定以及对待结果的从容。在高中,参加南外排球校队让我第一次能够体验在外地全封闭的比赛和训练,在和队友互助的过程中也和带队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体育平衡了我的学习与生活,更磨砺了我的性格。在出国申请的时候,无论是文章还是面试,都是向大学展示你的性格的过程。所以,同学们,积极做你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吧,会拼命学拼命玩的人才是真正的南外人。
我就这样在南外广阔的平台上塑造着自己。小辅导员的工作让我学会如何与初中的同学做伙伴。一年学生会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奉献的价值。当你在晚上7,8点的时候走在南外的校园里,可能还会发现处处灯光。亮着灯的教室里可能还在热闹节目排练;亮着等的办公室里,可能还有学生在和老师畅谈人生;亮着灯的阶梯教室内,可能还有老师在给学生上竞赛前的冲刺课;亮着灯的体育馆内,可能还有高三的同学在锻炼身体;亮着等的行政楼美术教室内,可能还有我们宣传部的战友们在绘制着明天就要贴在门口的一幅幅海报。皎洁的月光就这样洒向璀璨的校园。同学们,在这样充满活力的校园里,你是否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融入了?
初中的同学们,你们是幸福的。经过在小学的努力和奋斗,你们拥有了南外三年美好的初中生活。高中的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经过在南外三年的磨砺与拼搏,你们将拥有的是美好的前程。谢谢大家。
就像徐瑞同学所说,课内学习和课外经历都是我们学校生活中不应缺失的部分,都对我们人生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而下面发言的这位同学,会用他的经历进一步向大家说明,学习和活动完全可以相互促进。他不仅在满分为2400的sat考试中取得了2360的高分,也在模联、辩论等活动中表现出彩,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抛来的橄榄枝,有请杨诚诚同学。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申请经验主要是关于英语学习、活动、面试和申请文书的。最后进入申请阶段后会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但是如何合理分配十分重要。最后大半年时间大概是分配到这几个方面:准备托福、sat考试、参加活动、写申请文章,还有最后可能会花一部分时间准备面试。这么多事看似是在半年内完成, 实际上需要之前大量的积累。
首先关于考试时间安排:学英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觉得toefl考试可以通过短期大量的准备找出一些考试套路,短期内大量做题会比较有效果,但sat考试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 不是可以靠短期突击出来的。我是从高一暑假开始准备sat考试的,在我们这一届应该还算比较早,但现在的趋势应该是一届比一届开始准备得早,甚至有同学高一就去香港考了sat,所以建议所有出国想法的同学平时多学英语,然后至少从高一暑假开始认真准备sat,这样时间会很充裕。而且根据我个人经验, 准备到高三上学期10月份的时候会达到英语巅峰水平, 所以这时候10月sat往往能考出高分。除了基本的做题背单词,sat文章也很有人文科学色彩, 比如有很多关于女权主义的文章。所以sat文章就很有深度, 在平常练习的时候就也应该要找比较有思想深度的文章, 比如我们老师推荐我们多读时代杂志、纽约时报、经济学人之类的。
至于申请文书方面,写文章需要写经历和思考, 所以如果有了自己独特的经历和独到的想法, 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就能把文章写完。比如最后宾大的文章因为思路比较清晰, 我只用2天就写完了。所以好的活动才能造就好的文章。关于活动, 可能有同学会参加的过多而占用了申请和学习的时间。的确有的时候学习和活动难以平衡, 个人觉的可以多找一些比较学术的活动参加。做活动的同时锻炼英语、锻炼思维,积累一些关于时政、人文之类的知识。
这里就介绍下我自己的活动情况, 对我帮助最大的活动是议会制辩论赛, 就是模拟英美的议会辩论程序讨论一些我认为比较学术的辩题。例如“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有权对发达国家实行贸易壁垒之类的保护主义”,从那时开始我就尝试去想一些这种问题, 最后写成了申请文章,而我在芝加哥大学的面试中也被问到过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看法。
还有一次的辩题是“带有专制色彩的不完善的民主制度, 比如印度民主,是否比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君主制更为优越”, 当时为了准备,只有把理想国拿出来读, 这本书英文版其实很接近sat阅读, 思辨色彩很强, 如果这类书能看懂并坚持看下去, sat肯定没问题。所以参与这类活动会引导你去思考、去看书、去学些新的东西,有些你自己的思考说不定就是将来文章的素材。
美国大学四年很强调人文科学, 比如哲学、政治、经济。所以真的要尽量多的积累这种人文方面的知识, 尤其是将来想学文科类而不是理工类的同学。比如我们敬爱的学长刘梓栋面试耶鲁的时候就被问到对于印度民主制度的看法。
辩论赛也能大量锻炼英语口语、演讲、逻辑、语言组织, 这些都对申请帮助很大。此外因为要在各地参加比赛, 可以上海、北京、台湾、韩国到处跑, 还能认识各种优秀大神, 比如我们一起辩论最强的5个人分别去了牛津、剑桥、Williams、Wellesley、清华, 总之各种新鲜的经历都会对你本身, 还有申请帮助极大。
所以对于活动我的建议是, 多参加些学术类的活动, 像辩论、模联、峰会、商赛、才艺比赛等等,还有那些可以让你有新鲜经历的活动也很好, 比如去外地旅行、支教、去外国交流。
希望各位同学珍惜在南外的时光,积累知识和阅历,不断完善、充实自己。谢谢!
相信听到这里,同学们已经知道我们要告诉大家的秘诀是什么了——积极主动、厚积薄发。在南外这个平台上,机会触手可及,我们要做的就是主动的抓住机会,主动的为自己充电、积累知识,主动的参加活动、逐步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不论是面对升学,还是面临更长远、更重大的挑战时,平时一分一秒的努力随时会爆发出令你自己都惊讶的力量。我们期待各位学弟学妹不断创造新的精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