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紧张的期中考试,我和班上十几名同学就迎来了法国枫丹白露学校的初三学生。因为有了寒假去法国交流的经历,我们接待法国同学更加熟悉周到,与他们交流也更加落落大方。我的住家是一名高高大大的金发妹子,爱吃肉不爱水果,爱逛街不爱运动,与她相处的有限的几天中,我对她的了解虽然不多,但我尽自己所能招待了她,带她尝遍南京美食,热情的与她相处交流,努力展现南京人、南外人最好的一面。我们还一起参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集体活动。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五一的早上,我们与法国同学一起参加公益活动―“金陵晚报爱心义卖”。我们和法国同学都穿上红色背心,手提重重的袋子奔走在行人中。说到公益活动,我可以说是卖报纸起家的,对这项“业务”真是不能再熟悉,凭着“厚脸皮”和“油嘴滑舌”,我经常第一个拿着空袋子冲回集合点。一开始,我觉得法国同学中文水平有限,甚至不能很好的理解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肯定会减慢我们的速度,帮不上什么忙。可是家长们再三提醒这次活动重点不在“业绩”,而是让法国同学体验南外的传统公益活动,我就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带着法国妹子出发了。我像以前一样提着袋子匆匆往前走准备宣传,没走两步,好学的法国同学就开始提问了。“这是什么?”“需要我做什么吗?”还问我是不是要吆喝她不知从哪个同学那听来的“卖报喽”,搞得我哭笑不得又得绞尽脑汁解释。看她如此好学,我也只好教她几个简单的词语,不然她可就要吆喝起“卖报喽”,我把最简单的向行人问好和道谢的工作交给她,并告诉她这是《金陵晚报》。在此过程中,我已经眼睁睁地看着一群群和蔼可亲,极有可能买报纸献爱心的行人从我眼前不慌不忙的走过,可法国同学还在拉着我,好奇的问东问西,我心急如焚顾不上那么多了拖着她就开始“工作”。“阿姨您好,您需要报纸吗?”“哥哥您好,需要报纸吗?”一开始卖报纸被拒绝或是行人目不斜视直接走过,法国同学还奇怪的问我怎么了,我尴尬的解释他们不需要报纸,后来再碰壁法国同学也不问什么了。可能是没掌握方法又或是太过心急,一连碰了几次壁,我在法国同学面前都有些丢了面子,又有些为中国冷漠的社会现状感到羞愧,只得冲她尴尬的笑笑。不过,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改进说辞,最终掌握了最有效的方法。“您好,我们是《金陵晚报》爱心义卖活动志愿者。这是我们学校的法国交流生,和我们一起参加公益。一块钱一份,筹得的钱是用来捐助山区困难儿童的。”我以不带喘一口气儿又能保证对方能听清的语速说完这一长串话,既说明了自己的目的又介绍了法国同学的身份。这样改变策略后,有兴趣的人自然会停下来倾听,甚至问些更具体的问题我也会热情的回答,没兴趣的人要么直接走开,要么看到外国人或是听我讲了那么一长串话,报着反正就一块钱不给也不好意思的心态献了一份爱心。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没有耽误行人的时间。不管行人有没有买我们的报纸,我们都面带微笑并且说一声“谢谢”。但令人欣慰的是,报纸卖地非常顺利,我和法国同学都喜笑颜开,她还说中国人都非常友善,这让我十分自豪并且更有干劲了。没多久,二十份厚重的报纸一销而空,我们昂首挺胸地作为第一名回到集合点,还帮助了其他同学。
刘雨昕